找回密码
 立即注册
搜索
查看: 56|回复: 1

管理者如何才能快速打破认知边界?

[复制链接]

16

主题

0

回帖

539

积分

高级会员

积分
539
发表于 2025-3-20 10:39:50 | 显示全部楼层 |阅读模式
本帖最后由 吴子风 于 2025-3-20 11:42 编辑

很多人希望提升自己的认知,打破认知边界,快速提升认知。

管理者更渴望提升自己的认知,因为管理者要对一个团队负责,需要高维认知应对复杂多变的环境。

因此,大家就通过学习和掌握思维模型提升认知。

这样做的所有人,可能都有收获,都感受到了自己的认知边界被打破了。

但是,殊不知,你这样的认知提升,可能只是在原来认知上的完善或加强。


什么意思?

假设,你现有的认知是一个圆,圆心是认知基点,半径是认知宽度(此时半径=1)。

那么,你付出努力提升认知以后,你的认知基点依然是A,半径大于1了。

这是大多数人的认知边界打破的方式。都是基点未迁移的认知边界扩大。

真正的快速打破认知边界,不只是认知半径的扩大,更是基点圆心的迁移。

基点圆心代表什么呢?

就是你更底层的思维模式,或者某种“假设”。

比如,全球文化差异,最显著的就是东西方的两种文化差异,其差异在于:东西方的很多东西,都是完全相反的。

例如,中国是社会主义社会(也就是群体价值最大化,这就必然会牺牲一些个人自由),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是个人主义社会(也就是追求个人自由最大化,这样就会导致一些时候,群体价值不能最大化)。正是这两种文化差异,导致你看到的很多国际新闻,东西方的看法总是相反的。这是各自背后的文化决定的。

那么,各自的文化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?

可能有很多原因共同决定的,但是其中一个决定要素就是“语言和文字”。

中国的方块字是象形文字,是具象的;

西方的字母符号多数已经脱离具象,组成单词,就变成了更加抽象的符号。

在这两个相反的符号系统上建立的一切,当然,也会有各自的倾向。

因此,东方的很多东西,都比较具象,也较容易理解。

相反,我们看国际新闻,比如特朗普和马斯克等人的谈话,他们有时候会各自说各自的——所答非所问。这种看似毫无关联的对话,如果深度思考,也是有一些关联的(这是抽象思维的特征)。

这就是语言和文字对人的影响,对文化的影响。

我们现在学习很多西方的管理学。但是,有些知识经过翻译和梳理后,具象化的特点就会变多。

这可能对快速理解有好处(因为我们习惯了具象化的思维和语言),但是也会阻碍认知基点的迁移。

比如我亲身体验的一个例子:我曾整理过一个战略方面的思维模型,自认为是抽象的模型。但是,当我和一个西方学者的模型对比后,突然发现:“他的模型完全是抽象的,而我的模型具有很多具象化的成分”。

这就是语言和文字对人的影响。

因此,要想快速打破认知边界,不仅要扩张认知边界,更要做基点迁移。

对于中国人来说,基点迁移的一种方式就是:具象化思维向抽象化转移。

当然,转移的目的是为了打破认知边界,最终解决问题,在表层上还是需要具象化,因为这是中国的特点,至少现在的中国是如此。

作为管理者,想要快速打破认知边界,也需要做这样的训练。

12

主题

69

回帖

156

积分

VIP

积分
156
发表于 2025-3-20 11:46:20 来自手机 | 显示全部楼层
🤙🤙🤙
高级模式
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|上传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版|求存网 ( 豫ICP备2025129386号-1 )

GMT+8, 2025-8-4 23:35 , Processed in 0.057512 second(s), 23 queries .

关于求存网

助力个人和组织走向可持续发展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