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为一个负责任的管理者,你每天都要忙于各种工作,而且工作总是做不完。你得处理一大堆的工作和任务,还得收集和整合大量的信息,这会让你感到压力巨大,几乎没有时间喘口气。
当你必须马上行动来解决眼前的问题时,你发现思考的时间变得非常宝贵,而且很难找到一段完整的时间来进行深入的思考。
因此,管理者常常会面临三个思考难题,分别是肤浅综合征、规划的困境和分解的迷宫。
第一,肤浅综合征。
由于管理工作的性质,管理者需要面对大量信息和决策的挑战,这使得他们往往只能对工作做肤浅的处理。所以,管理工作不太可能培养出深思熟虑的规划者,而是更倾向于培养那些能够快速适应环境、处理信息的人。
患有肤浅综合征的管理者通常喜欢“一旦激发便能响应”的环境,他们每天都忙得团团转。当我们回顾他们的工作时,会发现他们做的事情对企业的影响并不是很大,真正的绩效和成果很少。
因此,管理者必须学会深入思考。那么,当管理压力特别大时,如何才能深入思考和管理呢?
管理者需要在肤浅中达到精通。比如,把复杂问题分解成许多小步骤,逐一解决。同时,管理者还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磨炼自己的思考能力。
管理者需要明白,现在所有的事情都是为企业的绩效和成果服务的。如果一件事情与这个目标关系不大或者关系很少,就需要考虑是否放弃处理或者转交给其他人去做,以便节省更多时间来处理那些对企业绩效和成果有重大影响的事情。
管理者还需要学会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,退一步思考,寻找更有效的工作策略。但是,只思考不行动会陷入被动,只行动不思考则会过于轻率。
第二,规划的困境。
肤浅综合征的一种变体是“规划的困境”。如果“肤浅综合征”是由外向内造成的肤浅压力,那么“规划的困境”则是由内向外的问题。
规划的困境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:
1.管理者没有时间对业务进行长期规划,或者认为这并不重要;
2.即使规划了,也总是被各种事情打乱或者影响。
由于管理工作的开放性和快节奏,管理者需要承担起高强度的工作。他们最容易忽略的事情就是对业务的长期规划,因为这件事不紧急。另一方面,总是有很多突发事件突然爆发,阻碍了规划的顺利进行,导致管理者认为既然规划总是被打断,那么规划也就没那么重要了。
然而,还有一些管理者认为:正是因为规划做得不够充分,没有考虑到突发事件的情况,没有制定应急预案,当这类事情发生时,管理者就会手忙脚乱,进而打乱原有的规划。
对一个团队来说,规划,尤其是战略规划,是非常关键的。但是,规划毕竟是对未来的预测和计划,它是一种理想状态。在实际执行过程中,现实往往会与理想发生冲突,管理者需要面对现实,解决问题,最终实现理想状态。
很多时候,规划中的战略和实际执行中实现的战略之间会存在差异。这就是制定战略的两种途径:一种是预先规划的战略,另一种是在行动中逐渐形成和调整的战略。
我们不应该说哪种战略更好,哪种更差。作为管理者,我们应该同时运用这两种制定战略的方法,以便从两种方法中都能获得好处,最终实现企业的绩效和成果。
制定战略的过程更接近于一门技艺,适当的艺术则能提升战略。当科学以分析的形式介入时,数据和研究结果可以反馈到战略制定的过程中;但是,当科学以规划的形式介入时,它不能创造战略,而是通过实践中的冒险和学习来创造战略,然后根据这些结果来制定计划。
会员专属课程,请开通会员后学习